公司新闻
>>当前位置:新闻资讯>>返回首页

古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?

发布日期:(2024/11/6)   点击次数:326
古建筑工程施工流程较为复杂,具体如下:

一、施工准备

图纸会审
施工团队与设计单位仔细沟通,深入研究古建筑图纸。图纸包括建筑平面图、剖面图、立面图、大样图等,明确建筑的整体布局、结构形式、装饰细节等。例如,通过斗拱大样图了解斗拱的具体构造、构件尺寸和连接方式。
核对图纸中各部分的尺寸、比例关系,检查是否存在矛盾或不符合古建筑营造规则之处。同时,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,对图纸进行优化调整。

现场勘查
对施工现场的地形、地貌进行勘查,测量场地的高程差、坡度等,确定场地平整和基础施工的方案。如果场地存在高差较大的情况,可能需要进行土方开挖或填方处理。
调查地下水位情况,因为地下水可能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和耐久性。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,在基础设计时要考虑防水、防潮措施。
观察周边环境,包括相邻建筑的距离、交通状况等。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堆放场地、机械设备停放位置,以及古建筑建成后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。

材料准备
木材: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木材种类,如松木用于一般结构构件,楠木用于重要部位。采购木材时,严格控制木材的质量,检查是否有腐朽、虫蛀等缺陷。对木材进行干燥处理,使其含水率达到合适范围,一般为12%-18%,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的方法。
砖、瓦:选择质地良好的青砖或红砖。对于古建筑屋面瓦,有筒瓦、板瓦、琉璃瓦等多种选择。琉璃瓦要注意其釉色均匀、烧制质量好。提前确定所需砖、瓦的数量,并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情况,适当增加采购量。
石材:石材用于基础、台阶、栏杆等部位。挑选质地坚硬、纹理美观且无裂缝的石料,如花岗岩、大理石等。根据设计图纸要求,对石材进行切割、打磨等加工处理。

工具准备
准备古建筑施工特有的工具,如木工用的墨斗、刨子、凿子,瓦工用的瓦刀、抹子,石工用的锤子、錾子等。同时,还要准备现代测量工具,如全站仪、水准仪,用于精确测量建筑的尺寸和高程。

施工队伍组织
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,包括木工、瓦工、石工、彩画工等。木工负责木结构的制作和安装;瓦工承担屋面瓦铺设和墙体砌筑;石工进行石材雕刻和安装;彩画工负责建筑的彩绘装饰。
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,尤其是传统古建筑施工工艺的培训,如榫卯结构制作、砖雕工艺、彩画技法等,使施工人员熟悉古建筑施工的规范和要求。

二、基础施工

定位放线
根据设计图纸,使用全站仪等测量工具在施工现场确定建筑的轴线位置和基础边界。在地面上设置龙门桩和龙门板,标注出基础的标高和尺寸,为基础开挖提供准确的依据。

土方开挖
按照放线的范围进行土方开挖。开挖方式可以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开挖,对于靠近基础边界和基底部分,通常采用人工开挖,以避免破坏地基土。开挖过程中,注意控制开挖深度和坡度,一般基础坑壁的坡度要根据土质情况确定,如在砂土中坡度要比在黏土中陡一些。

基础处理
浅基础:如采用大放脚基础,先在基底铺设一层碎石或砂石垫层,厚度一般为10-20厘米,用于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均匀性。然后按照设计要求砌筑砖基础或石基础,大放脚的形式有等高式和间隔式,每层收进的尺寸要符合古建筑营造规则。
深基础:对于桩基础,先进行桩的定位,然后采用打桩机或人工挖孔的方式进行桩的施工。桩的类型可以是木桩、混凝土桩等。木桩要选用质地坚硬、耐腐蚀的木材,并且在打入地下前进行防腐处理。混凝土桩则要注意其配筋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。

基础防潮、防水
在基础顶部铺设防潮层,如油毡、塑料薄膜或防水砂浆等。对于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古建筑,要在墙体外侧做防水层,如采用卷材防水或涂料防水,防止地下水渗入室内。

三、木结构施工

木构件制作
根据设计图纸,将木材加工成各种构件,如柱、梁、枋、斗拱等。木工使用锯子、刨子等工具进行木材的切割和表面处理,使构件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。例如,柱子的直径、高度要精确控制,梁的截面尺寸和长度要满足跨度和受力要求。
榫卯结构制作是关键环节。榫头和榫眼的尺寸要精确匹配,如燕尾榫、直榫等不同类型的榫卯,其制作精度要求很高。榫头要光滑,榫眼要方正,以保证木构件连接紧密且能承受荷载。

木构架组装
先在地面上进行木构架的预组装,检验构件之间的连接是否合适。组装顺序一般是先立柱子,用临时支撑固定柱子的位置,确保其垂直度。然后安装梁枋,梁枋与柱子通过榫卯连接,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梁的水平度和跨度位置。
斗拱的安装是木结构施工的重点和难点。斗拱构件繁多,包括斗、拱、昂等,要按照设计的组合方式和顺序进行安装。斗拱安装在柱头或梁枋之间,起到传递荷载和装饰的作用,其安装位置和角度要准确。

木结构吊装与固定
对于大型木构架,需要采用吊装设备将其吊起并安装到基础或相应位置上。在吊装过程中,要注意保护木构件,避免碰撞损坏。木构架安装到位后,通过榫卯、铁件等方式进行固定,如在梁枋与柱子的连接处加设铁箍,增强结构的稳定性。

四、墙体与砖石结构施工

墙体砌筑
砖墙:砌筑砖墙前,先将砖浇水湿润,使砖的含水率达到10%-15%左右,这样可以保证灰浆与砖更好地粘结。采用合适的砌筑方式,如一顺一丁、梅花丁等。灰浆一般采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,灰缝厚度控制在8-12毫米之间。在砌筑过程中,要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,每隔一定高度设置一道水平拉结筋,增强墙体的整体性。
石墙:挑选合适的石块,根据石块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排列。石墙的砌筑可以采用干砌或浆砌的方式。干砌石墙依靠石块之间的摩擦力和相互挤压保持稳定;浆砌石墙则在石块之间灌注砂浆,增强墙体的强度。砌筑时要注意石块的错缝,使墙体受力均匀。

砖石结构与木结构连接
在墙体与木结构连接处,采用特殊的构造措施。如在柱子与墙体交接处,设置拉结件,防止墙体与木结构之间产生位移。对于有木梁搁置在墙体上的情况,在墙体内设置梁垫,使梁的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墙体上。

五、屋面施工

基层铺设
在木构架的屋面部分,先铺设望板或望砖。望板一般采用木板,厚度为15-20毫米,铺设时要保证其紧密拼接,防止雨水渗漏。望砖则是一种特制的薄砖,铺设在望板之上或直接代替望板,其铺设方式要符合古建筑屋面的要求。

防水层施工
传统的防水层采用麻刀灰、青灰等材料。将麻刀灰均匀地涂抹在望板或望砖上,厚度一般为3-5厘米,形成防水层。现代也可以结合使用SBS防水卷材等新型材料,增强屋面的防水性能。

屋面瓦铺设
筒瓦屋面:先安装屋脊瓦,屋脊瓦的安装要保证其线条笔直、牢固。然后从檐口开始向上铺设筒瓦和板瓦,筒瓦盖在板瓦之上,瓦与瓦之间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,一般筒瓦的搭接长度为70-100毫米,板瓦的搭接长度为40-60毫米。用灰浆将瓦固定在基层上,同时要注意屋面的排水坡度,一般为20%-30%。
琉璃瓦屋面:琉璃瓦的铺设要求更高,因为其色彩鲜艳、装饰性强。除了保证瓦的搭接和固定外,还要注意琉璃瓦釉面的完整性,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损坏。

六、装饰施工

木雕装饰
木雕主要应用于门窗、梁枋、斗拱等部位。先在木材上绘制雕刻图案,然后使用雕刻刀进行雕刻。木雕工艺有浮雕、透雕、圆雕等多种形式。浮雕是在木材表面雕刻出凸起的图案;透雕则是将图案部分镂空;圆雕是雕刻出立体的形象。雕刻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细节的表现,如在门窗的花格雕刻中,要保证花格的形状规整、图案对称。

石雕装饰
用于栏杆、台阶、碑刻等部位。先将石材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,然后进行雕刻。石雕图案可以是花鸟鱼虫、人物故事等。在栏杆雕刻中,望柱上的雕刻要精细,柱头的造型如狮子、莲花等要生动形象,栏板上的雕刻要与望柱相协调。

砖雕装饰
主要在墙面、门楼等部位。在砖上绘制雕刻图案后,用凿子等工具进行雕刻。砖雕的图案风格多样,如几何图案、吉祥图案等。在墙面砖雕中,要注意砖雕与周围墙面的结合,使砖雕成为墙面装饰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
彩画装饰
先对基层进行处理,如打磨、刮腻子等,使表面平整。彩画颜料一般采用传统的矿物颜料,如石青、石绿、朱砂等,这些颜料耐久性好、色彩鲜艳。根据设计要求,采用不同的彩画类型,如和玺彩画用于宫殿建筑,旋子彩画用于庙宇建筑,苏式彩画用于园林建筑等。彩画绘制过程中,要注意图案的对称、色彩的搭配和线条的均匀性。

七、竣工验收

外观检查
检查古建筑的整体外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包括建筑的造型、比例、色彩等。查看屋面瓦是否排列整齐、无松动;墙体是否平整、无裂缝;装饰构件是否安装到位、雕刻和彩画是否精美等。

结构安全检测
采用仪器检测木结构、砖石结构的稳定性。如使用全站仪检测木构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,检查榫卯连接是否有松动迹象;通过回弹仪检测砖石墙体的强度,评估其承载能力。

功能验收
检查古建筑的防水、排水功能是否正常。通过淋水试验检查屋面和墙体的防水性能,观察排水系统是否畅通,是否有积水现象。同时,检查门窗的开启和关闭是否灵活,通风是否良好等。



上一篇:德源市政参加省归国企联十周年年会暨第五届杰出海归榜单颁奖典 下一篇:市政污水处理厂施工重点及解决方案